日出文章网

赛罕区:打造特色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0:46:00    

近年来,赛罕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五育融合”、深化集团化办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举措,全面打造区域特色教育品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赋能。

“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月8日,内蒙古科技馆和呼和浩特市科技馆的辅导员们带着“趣味实验箱”走进赛罕区乌尼尔东街幼儿园,为孩子们开启科学探索之旅;4月10日,赛罕区大学路小学举办第二届桃花节游园活动,为师生送上一场诗意盎然的春日盛宴;4月23日,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娜荷芽校区举办“书香润童年,亲子共成长”亲子诵读活动,以“书香”为纽带架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桥梁……今年以来,赛罕区不断深化资源整合,推动课程创新,一堂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维度发展的课程走进校园,推动教育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型。

近年来,赛罕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五育融合”为突破口,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方位育人体系,强调立德修身,注重博学善思,鼓励健美逐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体魄,奋力追逐梦想,勇担时代重任。

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均衡

为破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难题,赛罕区创新名校办分校、城乡共建、合作办学、校地共建四种模式,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一体化教研和动态管理三项机制,深度聚焦个性发展、课程建设、共建共享三个重点,以集团化办学“433”模式为抓手,拓展优质资源覆盖面。

近年来,赛罕区借助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深化属地高校合作共建,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名校资源优势,实施跨区域合作办学等举措,成立了首都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实验小学与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长效化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帮扶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项项喜人的集团化办学成果,不断促进赛罕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现有教育集团12个、京蒙合作学校3所、联盟办学校4所、校地合作学校4所,占全区学校的50%以上,形成了全域覆盖、模式多样、优质共生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筑牢育人根基

赛罕区深知师资力量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2024年,赛罕区成功举办首届赛罕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为校园长成长提供平台,进一步扩大赛罕教育影响力。同时,聘请付晓洁等9名全国知名专家、特级教师,组成赛罕区教育专家顾问团,助力赛罕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赛罕区与清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培训校园长、骨干教师400余名,成立市级、区级名师工作室70个,培养中青年教师3000余名,组织300余名新教师赴北京开展高起点岗前培训。此处,组建“名校(园)长+”研修共同体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45个,组建“名班主任”研修共同体2个,并常态化组织教研员赴北京海淀区等教育发达地区研修学习。截至目前,全区现有自治区、市、区三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000余人,占专任教师的30%。

近年来,赛罕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紧扣“宜学城市”建设目标,紧盯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招生入学工作任务、教育改革任务3项任务,抓实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工程、“四支队伍”培优工程、信息技术赋能工程、教育生态优化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5项工程,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区”。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赛罕区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助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构建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具特色的赛罕教育体系。随着特色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赛罕区正以创新之笔,绘就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画卷。


赛罕融媒/刘士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