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文章网

澄清4个保质期误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4:58:00    

【来源:运城日报】

误区1 所有食品都必须有保质期 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增殖造成的,而食品出现“哈喇味”“老油味”“蒿味”等劣变表现则与脂肪氧化有关。如果不存在这两个问题,食品就可以长期存放。

白酒、盐、糖、蜂蜜等食品由于酒精、盐、糖含量很高,天然具有抑菌能力,而且不存在脂肪氧化问题,故可以存放多年,无须标注保质期。

误区2 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食品的保质期与食品自身特性、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有关。传统的干燥(去除水分)、盐渍、糖渍、低温等方法都是实现长期保存食品的方法。

比如肉干、鱼干、菜干、水果干等干制食品,以及含盐量足够高的咸鱼、咸肉、酱菜等食物,都可以室温存放一年以上而不腐败,无须添加防腐剂。通过高温灭菌和无菌灌装的技术,把包装内部的微生物全部杀灭,同时保证包装外部的微生物无法进入,也可以大幅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罐头等产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生产出来的。此外,低温速冻,并在零下18℃以下的冷冻条件下储藏,也可以防止微生物的增殖,将食品的保质期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误区3 超过保质期就得扔 一般来说,食品厂商设定的保质期都有一定富余量。特别是对货架期较长的食品来说,过了包装标注的“保质期”,却并未发生腐败变质,是一种常见情况。如果轻易丢弃,则会造成食品浪费。这时能否食用,需要消费者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若颜色、口味等未发生变化,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误区4 只要在保质期内就一定好 很多人只看保质期来确保食品安全,却不注意保质条件。比如,一种注明需要在2℃—6℃冷藏的巴氏奶产品,如果未按照冷藏条件存放,在室温下放了一天甚至几小时,就可能导致提前变质。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留意食品包装上的保存条件,如“冷藏保存”“阴凉处存放”“避免受潮”等。

经过杀菌、灭菌处理后密封的食品,其保质期标示仅能保证开封之前的储藏时间。在开封后,食品接触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不能继续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例如,番茄酱、黄豆酱、香菇酱等调味酱料的包装上,往往会有“开封后请冷藏保存”字样。

范志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