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CSE)在光谷开幕,吸引来自国内外的近300家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规模较去年翻倍增长。
此次展会共设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及原辅料、终端应用、加工制造、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六大展区,其中外地展商占比超70%,覆盖材料、设备、EDA、制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汇聚芯联集成、英诺赛科、赛默飞世尔、北方华创、华大九天等知名国内外企业,以及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光谷实验室、甬江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全国十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展示行业前沿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我们是全国首个集科研和中试于一体的8寸功率半导体开放共享平台,月产碳化硅芯片可达5000片。”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品牌经理翟雪婷说,平台拥有大湾区最大的分析检测中心,目前已基于该中心服务全国1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Fab厂、设备商及材料商。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产品
在甬江实验室展区,透明铟锡氧化物(ITO)及氧化钛(TiO2)薄膜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ITO薄膜具有高透光性、高导电率等特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出的这款ITO薄膜透光率超97%,广泛应用于新型显示Micro LED、光伏发电等领域,目前已在AR/VR等产品中进行验证。

光谷实验室短波红外量子点相机
“运用硫化铅等新材料自研芯片后,我们的设备在保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成本降低近50%。”在光谷实验室展台,一台短波红外量子点相机穿透面前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多种材质。光谷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部吴晨表示,该产品可在半导体缺陷检测、安防系统、极端天气预警等多领域应用。“这款短波红外相机还可搭配不同镜头,最远可实现1-2公里内‘穿云透雾’精准成像。”

香港共晶电子全自动探针台
除了科研机构,不少芯片制造厂商纷纷带来最新产品,多款硬核科技集中亮相。
香港共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次携半自动倒装焊、探针台、晶圆硅光测试系统等多个产品亮相展会,该公司专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测试与可靠性测量设备及半导体前道芯片制程和后道封装测试工艺设备。“像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九峰山实验室、光迅科技等光谷高校及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希望在本次展会上拓展更多与光谷的合作机会!”公司负责人霍德军说。

英诺赛科氮化镓芯片
现场,多家企业展出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的相关产品,在产品性能、工艺、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提升明显。
“与传统电源相比,采用基于氮化镓芯片开发的服务器电源后,每万台服务器每年可节省电费超200万元,发热量减少50%,实现‘节能+散热’的双重收益!”英诺赛科销售经理张涵介绍,公司氮化镓芯片已覆盖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与工业、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智能手机快充头、笔记本电脑、车载激光雷达器等多款产品中均有应用。

三安半导体碳化硅二极管
“公司专注于材料热物性分析测试设备研究10余年,可对1-12寸硅片、化合物半导体基片等多款基片及器件实现快速升温和降温,从而提升晶圆良率。”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方顼介绍,采用碳化硅石墨托盘可将公司退火炉产品温度均匀性提升至1.0%,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展区
目前,东湖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存储器为核心、化合物半导体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长飞先进等一批链主企业,产业总体规模突破800亿元,拥有芯片行业从业者3万多人,成为中部地区高端人才回流的首选地。2024年全区瞪羚企业股权融资中,芯片企业融资活跃度最高。
下一步,光谷将坚持全产业链思维、三生融合理念,以链主企业或链创平台为依托,着力打造四个千亿产业创新街区,其中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街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力争3年内引进和培育上下游企业100家,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超200人。
(来源:中国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