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陈平】
现在美国从上到下都在宣传,中国和美国的竞争是不公平的,为什么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在其他国家都能把人家吃干抹净,却只在中国碰到了巨大的阻力。国内的有些经济学家基本上崇拜美国到了没有常识的地步,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对西方单方面的开放,只要这样做,自然就会成功。那么他们不愿意提的是什么呢?
前几天,特朗普宣布对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开打关税战。中国迅速反制,然后特朗普又进一步威胁增加对中国的关税。同时美国媒体大造舆论宣传,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美国贸易代表的莱特希泽,在宣传中美贸易战起源的奇谈怪论,他认为全球化对美国是不利的。

美东时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执行“对等关税”政策
为什么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在其他国家都能把人家吃干抹净,却只在中国碰到了巨大的阻力。现在美国从上到下都在宣传中国和美国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甚至很多国内相信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也这样认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以前的同事总讲一件事儿——邓小平做对了什么?他认为是改革开放,因为他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对西方单方面的开放,只要这样做,自然就会成功。他认为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就是,全球化一定是资本向稀缺的地方流动。
那什么地方资本稀缺呢?当然穷的地方稀缺了。所以他认为,全球化当然有利于穷困的地方,而不是有利于富裕的地方。但这个话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资本是向稀缺的地方流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早就实现全民富裕了。
我们看到的实际的情况是,越是穷困的地方越需要资本。提高老百姓的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待遇,搞基础建设都需要钱,这些是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做的事情。资本只会到有利可图的地方去,根本不会去穷困的地方。
那什么地方有利可图?有一个说法,叫“资源诅咒”,一旦某个地方发现了石油、矿产,跨国公司就马上来了。跨国公司来了以后,立马收买本地政府,将控制权握在自己手里面。跨国公司利润拿大头,当地的老百姓只有一个基本的生存工资,因此越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越是长期贫困。所以资本怎么可能向稀缺的地方流动呢?
我认为我们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一些说法非常荒唐,只强调改革开放做对了,但完全看不到其他对金融资本开放的国家,包括东欧、苏联,以及南非等大部分国家都变得更差了。最典型的例子是阿根廷。20世纪初,阿根廷的人均GDP比美国还高,但后来阿根廷的农产和矿产都被美国的跨国公司控制了,经济也一落千丈。
那么他们不愿意提的是什么呢?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提出了“四个坚持”。正是因为做到了“四个坚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没有被西方的跨国公司完全征服,但当时的情况也是很危险的。
举个例子,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绝不是像许多中国人所想象的那样,要把先进的技术传给中国,他们到中国来,首先就是要占领中国市场,消灭中国的竞争对手。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企有好些名牌,比如上海生产的汽车手表,南京生产的收音机等。最后跨国公司收购了这些品牌以后,就把这些品牌作废了,然后带进了美国国内的一些普通生活用品,比如牙膏、肥皂和家电的产品等,占领了中国市场。
同样,在解放前,中国对西方资本敞开大门。中国的民族资本只有纺织厂、火柴厂,根本没有炼钢厂、汽车厂。在跨国公司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中国能一点一点建立起自己的民族产业,包括国营的和民营的,而且逐渐能够和西方国家竞争,中国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国家主权是完整的,中国有自己的产业政策,并没有像东欧和苏联一样,允许外国资本完全自由进入。反而是要求,外资要跟中国企业合资,而且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不能全部都从西方国家进口。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是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
然后中国变成了组装厂,并不断提高零部件的国产自有率。等自有率提高以后,供应链起来了,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发现,自己建立的独资汽车厂,也可以和西方国家竞争。家电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段时间,日本的家电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市场,中国就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关税。民营企业一看关税的利润差价如此之大,就纷纷的投资家电产业,从日本引进生产线,很快就靠着自己的勤奋,逐步改进。很快,中国的家电就可以和日本和韩国的产品竞争了,甚至现在后来居上。
中国有自己独立的主权,有自己的产业政策,不允许外国资本无条件的自由进入,而是有条件的合资,并提高国产零部件的比例,这是中国特有的产业政策。
包括中国经济特区的开放,如果是全面开放,那么中国可能跟前苏联一样,立刻变成西方跨国资本的殖民地。但试验特区有限程度地开放,就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在和跨国公司竞争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并逐步改进、后来居上。

任正非总裁在IBM总部进行管理咨询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对美国非常崇拜,当时有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哪个国家和美国好、哪个国家就能发财,完全看不到被美国剥削的国家。当时中国人也愿意跟美国合作,到美国企业工作,但是进去以后,就会发现美国企业有天花板。你做的再好也是白人当道,中国人在美国企业、日本企业工作永远是给人家打工的。
这时候中国文化里“以天下为己任”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人宁愿放弃跨国公司里高管的高工资,也要自己出去创业。所以很多中国的国企和民企能够后来居上,这是重要原因,而不是像印度文化一样,到跨国公司里工作、做高管以后,就得意的不得了,就能满足人生的愿望,中华民族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国内的某些经济学家基本上已经崇美到了没有基本常识的地步,包括最近有人说,只要产品有创新、性能比较好,就不怕卖不出去。华为的手机和5G,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了,但美国还是用国家安全的名义,封杀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回顾一下,为什么中国有大批的廉价产品占领美国市场,这是谁干的?这其实是美国的垄断企业干的,其目的是为了给垄断资本牟取超额利润,给不到1%的富人积累财富。但是牺牲的是中产阶级的利益。
现在特朗普和莱特希泽在宣传美国的制造业多么重要,只有打关税战,美国制造业才能回流。但美国的实际的情况,恰恰是美国普通老百姓、普通的工人、中产阶级不愿意干制造业,愿意干服务业。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我看过一个采访,讨论为什么现在美国海军不如中国?中国造商船也好、造军舰也罢,速度比美国要高几百倍,跟下饺子一样。这是因为造船的工作很辛苦,也非常危险。尤其电焊工非常辛苦,要在恶劣的环境下操作,而且机器自动化以后很容易被取代。
所以美国招不到制造业工人,因为制造业工人的薪资和在星巴克打工差不多。那在星巴克打工多舒服,没有生命危险,又可以开空调,衣服干干净净的,而且星巴克店开那么多,在富裕区、贫困区和国外都有,它的流动性比制造业好得多。
所以现在美国制造业回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美国自己服务业的待遇太高。因为美国服务业不能出口的,他可以自己最规定最低工资,不断的提高最低工资。

据美国海军协会报道,造船业的焊工、电工、管道工和船工的工作条件“炎热,寒冷和肮脏”,工资只比快餐工人多几美元
本来可能美国人周末要去看球赛,但现在突然之间跟上中国制造业的强度。中国制造业的工人常常加班,低工资但又要拼命干活,这样美国老百姓才能享受到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他们已经用惯了中国产品,现在突然打贸易战,让他们不用中国产品,是不会有结果的。
现在美国商店里卖的衣服几乎都是中国生产,贸易战开打以后,就有一部分转到了拉美国家和印度去生产,但它们生产的衣服一洗就掉色,中国的产品价格便宜,质量又好,跟中国脱钩,你找不到替代产品。
现在美国经济不景气,所以美国人就自己动手修房子,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新车买不起了,就自己修旧车。你去看看美国的汽车商店,还有修房子的材料商店,所有的商品全都是美国设计、美国标准,但是中国制造。你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你去买菲律宾制造和拉美国家产品。我怀疑它的质量都达不到标准。
现在美国宣传中国廉价、优质的商品,动摇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这实际上是美国自己活得太舒服了,这就像荣国府里王熙凤底下的那些公子哥,每天吃喝嫖赌,什么也干不成,最后怪刘姥姥家的孩子太勤劳了,把他们养娇了。
世界上有这种逻辑,有这种道理吗?对这种舆论,我认为中国的媒体要坚决反击,美国不想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反而把错全部推到其他国家身上。这既不能解决美国的问题,还加剧了世界的混乱。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提醒我们国内的年轻人和经济学家,看清世界大势。我非常赞成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制、对美国打贸易战奉陪到底的做法,而且要抓紧时间。这个时间表应该掌握在中国的手里,而不是特朗普手里。退让是没有结果的,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虽然美国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会动摇中国改革开放近60年的成果。
知彼知己,纵横天下,我们以后再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