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实验室,+1!
4月27日,经过一年多筹建,嘉陵江实验室正式挂牌,启动重庆实验室建设。这也是继金凤实验室后,第二家由市政府批准挂牌建设的重庆实验室。

▲嘉陵江实验室。杨熙 摄
重庆实验室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庆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的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载体,在重庆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近年来,重庆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由市级统筹、自上而下布局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走向深度融合。如今,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正在全面提速。
打造国内首个以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的数智装备研究平台集群
嘉陵江实验室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依托重庆大学布局建设,汇聚了重庆大学信息学部、工程学部、医学部、理学部等学部10余个学院的优势资源,围绕“数智+装备”主攻方向,打造国内首个以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的数智装备研究平台集群。
据介绍,嘉陵江实验室将重点开展数智基座、关键部组件、仪器和光电芯片、智能机器人、特种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装备等7个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打造“数智基座——关键部组件——装备系统应用”全链条高端数智装备与系统产业基地。
自2023年谋划筹建以来,嘉陵江实验室已聚集超200名科研人员,建设了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系统、微纳器件及系统、测量技术与仪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6个科研平台,初步形成云边端协同计算、多任务协同控制、多尺度精密测量以及跨学科研发的综合能力。

▲嘉陵江实验室。杨熙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筹建过程中,嘉陵江实验室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打造智慧物流和交通研究中心、微纳器件及微系统研究中心、智能装备联合创新中心等,并与赛力斯、宇树科技等多家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了产学研方面深度合作。
正式挂牌建设后,嘉陵江实验室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筑高能级研究平台集群,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

▲嘉陵江实验室。杨熙 摄
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一批原创成果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我市“416”科技创新布局不断优化,布局建设四大重庆实验室的步伐正在加快。
金凤实验室是首家挂牌建设的重庆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牵头建设,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正在努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创新地。
金凤实验室已建成投用时空组学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8个,动态聚集PI(学术带头人)团队41个、科研人员496人,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已自主实施科研项目45项,集中发布13项原创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探索“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转化研究”科研任务一体化设计,金凤实验室的一些原创成果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目前,金凤实验室引进落地和孵化科技型企业16家,其累计产值逾5000万元。
正在加快筹建的明月湖实验室,依托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牵头建设。实验室瞄准材料领域万亿市场,聚焦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设计等重点方向,致力于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建设材料领域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产业化高地。
通过积极开展人才团队建设、布局有组织科研攻关、谋划产业化项目、筹备产业引导基金,明月湖实验室已形成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为支撑的建设雏形。
筹建以来,明月湖已经取得了安时级镁离子电池、工业级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装备、一体化镁合金超大压铸件等重要成果,连续3年获得国际镁协“镁未来技术奖”,并且推动了一批重要产业化项目落地。
如,实验室与宝钢金属签订《低成本镁基固态储氢》合作协议,力争2—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世界电池头部企业超威集团投入4亿元,在两江新区注册成立公司,开发镁电池商业化产品。
形成以重庆实验室为主体、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协同合作的创新格局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可以看到,重庆实验室建设始终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积极整合人才团队、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并根据发展情况迭代升级,重庆实验室将致力于解决一批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问题,集聚一批顶尖和优秀人才团队,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培育发展一批未来产业。
根据《重庆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和《重庆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重庆实验室将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集聚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提升重庆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还鼓励重庆实验室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整合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力量,形成以重庆实验室为主体、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协同合作的创新格局。
另据了解,重庆实验室在建设期内,我市有关部门将“一室一策”统筹科技、人才、产业、教育等市级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比如,为加快金凤实验室建设发展,我市已经出台了《加快金凤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牵头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更大力度集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集聚转化应用等方面予以支持。
与此同时,《办法》也鼓励其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我市将加快打造四大重庆实验室,落实《加快金凤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渝粤病理研究中心建设,推动金凤实验室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尽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同时,在嘉陵江实验室之后,加快推进明月湖实验室挂牌,并启动筹建广阳湾实验室。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蔡杨
审核:李珩
主编: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