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上海、广州报道
在2025年上海车展前夕,长城汽车总裁穆峰的一句“长城打死不做增程”,让长城汽车再次立于风口浪尖。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超40%,突破1200万辆,其中增程车型销量为118万辆,成为增速最快的技术路线。自去年开始,极氪、小鹏等车企开始加入增程路线,希望分得增程市场不断扩容后的蛋糕。
但长城却并没有驶入增程赛道,穆峰认为:“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最好的新能源架构,为什么还要给用户提供退步的增程技术?”增程车的畅销得益于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对此,长城的解法是油电同进。
在本次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正式发布了“泛内燃机战略”,长城认为,内燃机与电驱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手,而是技术迭代中的共生体。“长城汽车不做非油即电的割裂选择,而是基于全球用户的需求和场景,让内燃机和电驱系统搭档,让每一款车型更适配本地需求。”穆峰表示。
除了产品策略,长城也格外重视海外市场。上海车展期间,长城汽车发布了ONE GWM战略,剑指成为 “世界的 GWM”目标。
长城推进“一个长城”出海已久。早在2022年末,长城汽车就公布了“ONE GWM”全球行动纲领,以期合力实现品牌向上。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长城汽车同样举办了一场生态出海的战略发布会,强调的是坚持“生态出海”的国际化战略,详细来讲即产能在地化、经营本土化、品牌跨文化、供应链安全化。
这一卓有成效的战略也反映在业绩数据上,2024年,长城汽车的利润和销量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拉动。这也再次印证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话:“国内市场是存量竞争的市场,中国品牌只有走出去,才有望继续提升销量规模。”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实现营收802.59亿元,占总营收的近四成,同比增长51.11%; 海外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但作为对比的是,同期国内市场销量78万辆,同比减少14.80%。
长城汽车的出海扬帆已久,自1997年长城皮卡出口海外,长城汽车已经出口至170多个国家。据长城汽车CGO李瑞峰介绍,目前,长城汽车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全球用户超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超190万辆,在泰国、巴西等地设有3家整车工厂,在澳大利亚、欧亚、厄瓜多尔、巴西、墨西哥等地拥有多家KD工厂。
在2025上海车展现场,长城汽车CGO李瑞峰接受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在内的采访,分享了关于长城汽车对2025年的产品策略和出海规划的思考。以下是采访实录,经摘编:
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以来,增程市场增长率显著提升,但长城最近对外称“打死也不做增程”,长城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李瑞峰:长城汽车Hi4技术体系是长城汽车深度整合高效发动机、变速器、电驱动等核心技术基础上打造的,有Hi4、Hi4性能版、Hi4-Z、Hi4-T和Hi4-G架构等多元化混动技术产品,形成从乘用车到商用车的完整混动生态。
我们的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感和情绪价值,没有必要再去做增程这种技术。
21世纪经济报道:当下长城汽车对于新能源市场布局有着怎样的思考?
李瑞峰:依托长城Hi4技术体系,魏牌已经全面新能源化。哈弗猛龙、枭龙依托Hi4-T技术也实现了新能源化,且这些车型均是四驱车型;欧拉品牌深耕纯电领域;坦克品牌坦克300 Hi4-T、坦克400 Hi4-T、坦克500 Hi4-T、坦克700 Hi4-T,坦克500 Hi4-Z依托Hi4-T、Hi4-Z全面布局,满足用户不同的越野需求;长城皮卡推出山海炮Hi4-T,是全球首款越野混动皮卡,面向重卡市场,我们推出了Hi4-G。
长城汽车五大品牌的新能源布局已全部到位,我们的技术储备也是全栈自研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具体的产品规划有哪些?
李瑞峰:坦克品牌下半年会有很多2026款车型发布,坦克400 Hi4-Z也会面世;欧拉品牌下半年也会有两款车型上市,会有纯电的车型。我们的纯电技术路线会更加聚焦,会做小型和紧凑型的SUV,在欧拉品牌里进行重点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长城汽车对于销量增长持怎样的态度?
李瑞峰:对于销量,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节奏,不会盲目追求。消费者的口碑、回馈才是我们真正在意的。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次上海车展,BBA、大众、丰田等车企均推出了非常激进的新能源战略,到2026年,当这些合资车企新架构下的新能源车型推出以后,在您看来,市场竞争会进入新阶段吗?
李瑞峰:绝对是,前几年是国内自主品牌加速竞争,合资品牌尚未完全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2026年,更多合资品牌开始布局插混、纯电,将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投入到中国市场,未来将进入竞争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年长城汽车出海战略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李瑞峰:我们每年都会制定目标,但销量目标只是内部设定的阶段性指标,用来激发同事。海外市场是我们会发力拓展的领域,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将国内新上市的车型推向海外,以我们代际差的优势来推向全球市场,实现销量规模的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这里的代际差怎样理解?
李瑞峰:对于有些产品我们能够实现国内上市,也能够实现快速移植到海外同步上市或同年上市的节奏,这能够实现我们整个平台化和车型规模销量的跃升,对整个的经营效益都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上海车展上长城发布了ONE GWM战略,长城汽车从中国长城迈向世界的ONE GWM,长城汽车有哪些战略上的转变?
李瑞峰:今年,我们正式发布了ONE GWM标识,基于全球进行市场调查和研究,深刻洞察市场需求,很多车型都是立足于全球打造的,是全球车,销往全球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各个海外市场,长城出海的车型是怎样考虑的?
李瑞峰:海外各个市场的经济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们会适配性地推出适合当地的产品。
有些市场会有技术锚点,主要是用来建立心智的,但是它不能带来销量规模。这是一个营销策略的打法,就跟金字塔一样,要搞清楚哪些是销量根基,哪些是利润根基。
具体来看,欧亚市场有坦克品牌,坦克 300、坦克 500、哈弗H9在该区域售价较高,虽然这些车型在当地的销量规模有限,但是其销量在品牌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以及所带来的利润方面表现特别突出,这些车型为品牌在海外市场贡献了较为可观且优质的盈利部分。
在中东市场和北非市场比较适合销售的车型是哈弗新H6、哈弗大狗,坦克500、坦克700在当地销售规模不大。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长城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客群有什么变化?
李瑞峰:我们的主力客户正不断进行年轻化迭代,以前80后是消费主力,现在是90后,每代人对汽车需求的差异性非常大。有人是躺在后排座椅里长大的,他们对汽车的使用性能、功能性能非常了解。当他们购买汽车时,购车诉求发生了变化,从原来追求品牌、性价比、安全、技术等,转变为圈层消费,即这款车给我带来怎样的使用场景、体验,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能否带来情绪价值。研究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是我们的必修课,挑战很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